第十七讲:王英姿教授
来源:yl9193永利 作者: 发布时间:2023-12-31
2023年12月29日举行了第十七场时珍导师宣讲会,王英姿教授受邀为同学们带来了精彩深刻的宣讲,并结合其自身经历给同学们讲授了许多经验。
近年来,王英姿教授和其团队致力于多学科协作创新中药的探索性研究,在中药新剂型与新技术研究、中药质量控制及炮制机理研究领域取得国内领先的多项成果,部分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在研究方向的具体介绍上,王英姿教授首先介绍了基于病症特点的中药组分释药系统设计与评价研究:构建中药复方、有效组分、有效成分的现代中药新型释药制剂研发技术体系,为组分中药及新制剂研究提供思路。其次,教授又介绍了一种新的系统:将传统中医药理论与精准医学理念相结合,构建了生物相容性高、低毒安全、高效精准的中药功效组分多功能新型靶向给药系统。这一新型给药系统开拓性解决了中药功效组分在溶解度、生物利用度和靶向性等方面存在的限制相关药物开发的难题。目前已经做出千金子甾醇红细胞膜仿生纳米递药系统的相关实例,以制剂学手段改善模型药千金子甾醇溶解度,构建双主动靶向递药系统。
然后,王英姿教授介绍在中药缓控释与经皮给药系统研究方面,根据中医“内病外治”理论制备了使用方便、具有确切疗效、作用持久的特色中药制剂穴位贴片,这一穴位贴敷疗法与经皮给药系统相结合使生物利用度明显高于一般经皮给药,且镇痛、抗炎作用优于非穴位给药。不仅如此,还制备了纳米混悬温敏凝胶剂,提高药物体外溶解度以及生物利用度,增强生物粘附性,改善药物的滞留效果。
最后,在中药质量控制及炮制机理研究方面,团队又进行了有毒中药毒—效物质基础整合分析及炮制“减毒增效(存)”作用机制研究,将传统中药与现代物质学科交叉,从中药多组分互相作用的视角出发,系统诠释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理。以有毒中药物质基础与减毒机理研究为例,基于“多组分互作—特定相态—形成机制—体内过程—减毒存(增)效机理”的全链条思路系统进行诠释。以黄精多糖通过调控“微生物群—肠—脑”轴改善小鼠认知障碍研究为实例,探讨中药多糖类成分基于该轴治疗神经退行性病变的作用机制,挖掘中药多糖的构效关系。
感谢王英姿教授给我们悉心介绍自身的科研成果,让我们受益匪浅,对新制剂的类型、中药制剂、给药系统这些方面了解更加深入,也开拓了我们的眼界,让我们见识到科研的逻辑性和严谨性。